炒米汤益胃除湿|米汤|健脾|湿气

时间:2023-09-28 00:06:48来源:情趣內衣專賣網 作者:避孕套

  大米,炒米學名粳米,汤益汤健別名白米、胃除粳粟米、湿米稻米、脾湿硬米,炒米在中國作為食物已有2000多年的汤益汤健曆史,藥用首載於《名醫別錄》,胃除其功效為“主益氣,湿米止煩,脾湿止泄。炒米”粳米藥性平和,汤益汤健味道甘甜,胃除主歸脾、湿米胃、脾湿肺經,具有補氣生津,健脾止瀉的功效,主治肺脾氣虛之神疲體倦、食少納呆、便溏腹瀉、心煩口渴之症。現代研究也證實,粳米含有人體必需的澱粉、蛋白質、脂肪、維生素B1、煙酸、維生素C及鈣、鐵等多種營養成分,因此,不但具有食用價值,亦是中醫臨床處方及體質虛弱和病後調理多用之品。

  夏季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,雨水較多,濕熱合邪,令人感到諸多不適,如身熱汗多、口渴心煩、胸口悶、腹部脹滿、食欲不振等,有人甚至有肚子痛、嘔吐、拉稀等症狀,炒米清熱祛濕、健脾益氣,可有效緩解上述症狀。此方出自《溫熱經緯》的清暑益氣湯,其中即用粳米(15克)作為使藥,可以健脾益氣、益胃和中,加強清暑益氣之效,如需加強其健脾祛濕之效,則炒用為宜。

  炒米即將大米放入炒鍋中,以小火慢慢炒至表麵微黃或較原色稍深,能夠聞到米香即可,可使其酥脆,易於煎出有效物質,其產生的焦香氣,可增強健脾消食作用,而且燥性增強,更有利於除濕止瀉。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“炒米湯:益胃除濕。”日常可配伍清熱養陰,健脾益氣之品製作粥湯、藥茶等進行調補。

  需要注意的是,炒大米燥性相對較強,吃得太多、太頻繁容易使人口唇幹燥、產生內熱,因此,陰虛內熱、津液不足的人,即五心煩熱,容易口燥咽幹的人不宜長期服用。          

相关内容